丹羿投资:中美SaaS发展对比

2020-02-28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概述


SaaS不仅是一种新锐的软件销售模式,更是一种崭新的IT技术架构。美国市场SaaS公司和其客户经过十年磨合,现在已经进入了双方共赢的良性循环。国内的SaaS产业目前正处于市场教育认知的磨合阶段,边际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A的可选标的目前虽少,但未来一定会有一批企业冒出头成长起来。



最近疫情肆虐,大家都在家隔离,但是社会的运转又不能抛锚太久,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线上服务成为了企业、学校的一大选择。而从来不会对概念炒作说不的A股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大好良机,从远程办公到在线教育,从视频会议到在线医疗,里里外外狠狠爆炒了一番。既然要炒,自然要炒得响亮,卖视频会议摄像头的那得叫提供“云视讯”服务,定制开发医疗IT系统的那得叫医疗云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正如5年前人人都爱往“互联网”这个标签上蹭一样,现在谁能被资本市场认定为是一家“云”上的企业,那它很容易就能成为资本市场中最靓的崽。

云服务能够成为A股的热门题材,并非完全是概念炒作,本质还是社会发展到当前阶段,资本意识到了云服务的必要性。传统的IT架构投资成本高、扩展难度大、系统升级难、定制周期长,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日益增长的IT需求。在大洋彼岸现代计算机的出身地美国,由于其整个社会的IT生态发展更超前,美国企业比我们更早地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群具备企业家精神的软件工程师纷纷下场试水SaaS这种全新的IT产品。经过10年时间的沉淀,特别是随着2015年亚马逊AWS基础设施的成熟,美股市场涌现出了一批成长迅猛的SaaS企业,以微软为代表的传统IT巨头也或主动或被动地纷纷开始了SaaS的转型之路。


根据T媒体的统计数据,美国企业的SaaS年均消费从2015年开始爆发,相较于2014年增长了6-7倍,2015年是行业爆发的拐点。正是在2015年,亚马逊首次向市场公布了AWS的业绩,标志着云计算时代的来临。

数据来源:T媒体


另一方面,美国市场对SaaS的认知非常全面。不仅中大型企业对SaaS模式具备较强的付费意愿,大量的中小企业也十分乐意掏出真金白银接纳这种新的IT架构。

数据来源:T媒体


美国企业不论大小,对IT建设的重视、对新技术开明的态度,创造出了目前全球竞争力最强的一批SaaS企业。这批企业将企业成长过程中获得的资源再用来打磨产品,回馈用户,形成双向的良性循环。


国内的IT行业也不乏许多睁眼看世界的有识之士。但和美国同行相比,总差了那么些意思。2019年科技媒体“新经济100人”做过一篇中美SaaS行业的专题数据对比,有些数据很有意思。比如中美两国IT科技公司市值对比,美国to C领域与to B领域市值之比是6:4,但在中国这个数字是20:1;比如VC阶段,在SaaS领域美国企业获得了全球70.1%的融资,而中国只有11.7%。更直观一些,美股有1600亿美金市值的salesforce,而A股的金山办公最近暴涨过后也仅有150亿美金。

讨论国内SaaS行业发展慢的原因的文章网络上汗牛充栋,从供需两方面总结一下无非是:
1、需求端国人付费意愿低,IT能力差。过去“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互联网打法让用户不愿意付费,养不成付费订阅的习惯。大量免费软件的存在让行业低端产能过剩,用户体验低下,用户更不愿意付费,形成恶性循环。
2、供给端SaaS企业自身产品不够硬核。互联网思维、流量变现的打法让创业者忽视产品质量,另外国内SaaS起步迟,技术积累少,收费低,让产品的后续开发难以为继。人才上国内toC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toB的SaaS和toC一比就显得又苦又累又没赚头,人才吸引力相对低。

对于第一个问题,未来一定是边际向好的。版权意识、付费意识的快速觉醒从爱奇艺、bilibili、steam这些付费平台的财报中已经显现出来,更何况更加理性的toB市场。


对于第二个问题,交给市场这个大熔炉去充分竞争就好,相信一定会有优秀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能够“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中国的SaaS市场如同一只初绽蓓蕾的花朵,看起来似乎稚嫩脆弱,但假以时日,相信一定能结出甘甜的果实。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人,虽然目前二级市场真正靠谱的SaaS标的不多,但相信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不断提高,随着国内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一定会有SaaS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破土而出,成长为参天大树。

-END-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上海丹羿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